服务热线:400-965-0588

注意!“热射病致死”上热搜!多地都有死亡病例!附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的小贴士

这2天,我国多地高温“超长待机”,不少地方气温突破40℃。高温之下,“热射病致死”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全国57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浙江、江苏、四川、安徽、湖北等多地

最高温超过40℃。


注意!“热射病致死”上热搜!多地都有死亡病例!附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的小贴士


注意!“热射病致死”上热搜!多地都有死亡病例!附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的小贴士

什么是热射病?


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医生表示,热射病死亡率可高达70%-80%。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注意!“热射病致死”上热搜!多地都有死亡病例!附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的小贴士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


如果你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或许可以先采取一些降温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注意!“热射病致死”上热搜!多地都有死亡病例!附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的小贴士


连日的高温天气,

对于身处建筑一线、需要室外作业的工友们,

也是一种巨大的生理、心理挑战。

在这里向各位工友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在此,为大家送上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的小贴士



夏日施工,天气虽热,仍要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检查。

1.做好防晒措施,露天施工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与皮肤,需带好舒适透气的安全帽、尽量穿透气散热、浅色的棉质衣服;严禁赤膊、穿拖鞋上岗。

2.时刻关注身体状态,作业过程中若感到如眩晕、肚子疼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作业,到阴凉处休整,待身体恢复正常后再上岗;休整后若还觉不适,应寻求医护人员帮助。



个人饮食



夏季施工体力消耗大,应多喝水、营养饮食,保证身体代谢需要。

1.夏季应多喝水茶水、绿豆汤和淡盐水,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冷饮等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2.施工作业时应随时补水,且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大量出汗后不宜狂饮,尤其是冰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水调节体内水、盐比例,防止代谢紊乱。

3.晚班后不宜过量饮酒。夏季易积蕴湿热,大量饮酒会助热生湿,醒来后会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4.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劳动作业后出汗多,体能消耗大,应适当吃鸡、鸭、瘦肉、鱼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个人休整



夏日施工结束后,需要充分休整、养精蓄锐,也需要注意过度受冷。

1.切记受热后“快速冷却”。结束施工后,立即开足电扇、空调或洗冷水澡,都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2.谨防感冒。在宿舍休息时,电风扇、空调不宜长时间对着人吹,特别是熟睡时更不要长时间对着人的头、脚吹风,会诱发感冒。



项目部管理



项目部要重点关注夏季施工各项事务,尤其是防暑降温工作。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或轮换作业的办法,避免高温日照曝晒、疲劳作业和职工中暑。如遇高温,需禁止高处与室外作业。

2.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施工中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3.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

4.落实防暑降温物品。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正气水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施救措施



夏季施工现场,一旦出现中暑症状,一定要及时处理,保证安全。

1.轻度患者施救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并将其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仅有先兆表现或轻型者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口服人丹、十滴水等,并通知安排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2.严重患者施救

作业现场人员出现中暑,并伴有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现象时,应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或空调室,并通知相关救护人员或医院,及时治疗。


注意!“热射病致死”上热搜!多地都有死亡病例!附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的小贴士

0

0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计支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