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编号:1065 论文状态:
- 客户评分: 论文价格: 免费
- 类型:过程结算 更多精彩微信扫描右边二维码进行关注!
轨道交通工程过程结算难点及对策
刘峻豪
山东沂蒙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276000
摘要:本研究将视角投向轨道交通工程的过程结算领域,经研究发现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挑战。在各环节均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考虑到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投资体量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显著特征,本文尝试从细化合同条款、规范计量计价流程、强化工程变更管控、完善资料管理体系等维度,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以期为提升过程结算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保障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过程结算;计量计价;工程变更;资料管理
引言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构成,在疏解城市交通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规模与建设体量日益增长。过程结算作为动态反映工程进度与资金流向的计价方式,在保障工程建设资金合理使用、防范结算风险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因此,系统梳理轨道交通工程过程结算的现存问题,并探索相应的优化路径,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轨道交通工程过程结算的重要性
1.1保障资金合理流转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过程结算通过契合工程进度的阶段性资金拨付,为施工单位的物资采购、设备周转及人员薪酬发放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保障工程建设的连贯性。这种结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资金链紧张可能引发的工期滞后风险,助力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同时也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资金调控空间,有助于提升资金管理效能。
1.2减少竣工结算争议
传统竣工结算模式下,工程价款核算多集中于项目收尾阶段。由于结算周期较长,实践中存在工程资料管理衔接不畅、变更事项追溯难度较大等客观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算争议产生的可能性。相较而言,过程结算通过将价款确认工作融入工程建设全周期,对阶段性已完工程及时进行结算核定,有助于明晰各参建方在不同阶段的权责关系,在防范因时间滞后引发结算纠纷方面具备积极意义,对优化工程结算管理、稳定建设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价值。
2轨道交通工程过程结算难点分析
2.1合同条款不明确
2.1.1结算条款表述有待明晰
在部分轨道交通工程合同中,过程结算条款的相关内容存在阐释不够详尽的情况,对于结算周期、结算方式以及结算依据等核心要素的界定略显模糊。以工程进度结算为例,合同虽提及按进度开展过程结算,但对进度节点的具体划分以及各节点对应的结算比例缺乏清晰说明。这一状况容易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引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结算时点和金额的不同理解,进而对结算工作的有序推进产生一定影响。
2.1.2风险分担机制存在完善空间
鉴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周期普遍较长,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物价波动、政策调整、不可抗力等各类潜在风险。部分合同在风险应对方面,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分担机制,对上述风险情形下的责任划分与费用处理缺乏明确约定。当实际结算时遭遇风险因素导致的费用变动或工期调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协商处理时往往存在不同见解,客观上增加了结算工作的协调难度和争议可能性。
2.2计量计价复杂
2.2.1工程量计算存在一定复杂性
轨道交通工程涵盖土建、轨道铺设、机电设备安装等多个专业领域,工程量计算规则相对繁琐。以隧道工程为例,土方开挖工程量的核算需综合考量地质条件、开挖工法以及超挖超填等情况;轨道铺设工程中,钢轨、轨枕等材料的工程量计算与复杂的几何尺寸及铺设工艺紧密相关。此外,部分工程部位如隐蔽工程,因其施工完成后难以直接查验,在工程量确认环节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2.2.2计价依据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统一
当前,轨道交通工程计价依据呈现多元化特点,涉及国家及地方定额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市场价格信息等。由于不同地区、专业的计价标准存在差异,且市场价格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过程结算阶段,工程价款的核定缺乏清晰、统一的参照标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可能因对计价依据的理解和选用存在分歧,进而引发工程价款方面的争议。
3轨道交通工程过程结算对策
3.1完善合同条款
细化结算条款约定在轨道交通工程合同签订环节,建议对过程结算条款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细化。可结合工程特性与进度规律,审慎探讨结算周期的划分方式,例如按月度周期结算,或依据关键形象进度节点进行分段结算;结算模式的选择方面,宜充分考量项目实际需求,在单价结算、总价包干或成本加酬金等模式中择优而定;同时,需对计价标准、工程量计量规范、材料价差调整机制等结算依据进行明确界定。通过前期的条款细化,有助于降低结算争议的发生概率,为后续结算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优化风险责任分配机制合同拟定过程中,可针对工程建设期间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制定更为完善的责任分担方案。以物价波动风险为例,可结合行业惯例与项目实际,探索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或价差系数法等方式,合理平衡工程价款的动态变化;针对不可抗力等极端情况,建议明确各方损失承担范围与处置流程。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合同执行的稳定性,减少因权责界定模糊引发的结算纠纷。
3.2规范计量计价体系
3.2.1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
建议研究制定更为系统规范的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对各专业工程的计量方法与标准进行细化梳理。同时可考虑强化对工程量计算人员的业务指导,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逐步提升其对计算规则的掌握程度,进而优化工程量计算的精准度。针对隐蔽工程等计量难度较高的工程部位,或许可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现场签证管理制度,及时做好工程量完成情况的记录工作,为后续结算工作筑牢数据基础。
3.2.2建立动态计价依据
探索构建契合轨道交通工程特性的动态计价依据体系,结合国家及地方定额标准、行业规范要求,并充分吸纳市场价格信息,定期编制发布轨道交通工程计价指标与材料价格信息。在推进过程结算工作时,可将动态计价依据作为重要参考,合理确定工程价款。此外,还可加强对计价依据的宣贯解读工作,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主体对计价依据形成统一认知,保障执行的一致性。
3.3严格管控工程变更
3.3.1优化变更审批机制
可探索构建系统化的轨道交通工程变更管理体系,通过细化变更申请、审核、审批各环节的实施路径与时间框架,为项目全周期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当施工单位提交变更申请时,建议充分阐述变更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对工程进度与造价的潜在影响;同时,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可协同推进审核与审批工作,确保各项变更均在既定流程内有序落实。以规范的审批流程作为基础,有助于保障工程变更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为过程结算工作筑牢数据根基。
3.3.2完善变更价款管控体系
在工程变更审批流程中,可将价款调整工作纳入同步审核范畴,通过明确变更价款计算规则与支付流程,提升价款管理的精准度与时效性。在变更实施阶段,可加强对工程量的动态跟踪与确认工作,通过多维度数据比对与交叉核验,减少潜在的价款争议风险,从而保障过程结算工作的顺利推进。
结束语
轨道交通工程推行过程结算,对促进工程建设资金有序流转、降低竣工结算阶段潜在争议风险、提升工程全周期管理效能存在积极价值。通过探索实践路径,有望逐步改善当前过程结算的实施现状,进而提升结算工作的整体效能与精准度,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平稳推进提供有力支撑。后续可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持续深化过程结算管理体系建设,助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姚望.新形势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风险与应对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3(23):119-121.
[2]李飞.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结算造价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2022(11):34-36.
[3]陈崴,骆笑红,易金翠.轨道交通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22(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