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编号:77 论文状态:
- 客户评分: 论文价格: 免费
- 类型: 更多精彩微信扫描右边二维码进行关注!
“一核心两主体三目标四环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即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大主体融合,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三大目标,将课前教学导入、课中知识讲解、教学内容总结和知识应用四个环节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一、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学习和实践。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课堂管理与互动、关注学生学习差异与需求及反思与改进教学实践等,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教育改革动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大主体融合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一方面,高校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高校教研部门可以设立教学研究项目,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也可以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分享优秀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要将教学评价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构建适合本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些措施可以激发青年教师深入探索教学领域、开展教学研究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效融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种融合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要实现两大主体的融合,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意味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见解,营造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探索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活动时,要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探讨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应学会自我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了实现两大主体的深度融合,可以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开展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大主体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独特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为了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应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创新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重点在于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与过程培养,并在此过程中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它能驱动学生主动探索未知,持之以恒地追求进步。扎实的理论知识则能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使其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规划,为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四、课前导入、课中讲解、总结反思和实践应用“四环节”
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新课导入,课前导入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和实践来深化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知识。青年教师在章节授课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教师根据所授课程情况,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并寻找改进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四环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四环节”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四环节”教学设计
(节选自《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